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全球看热讯:再次提醒:警惕!可人传人!

来源:城市日历 发布时间:2023-05-28 06:27:25

夏季,气温升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蜱虫也逐渐活跃起来

在这个季节,蜱虫病高发

蜱虫有多可怕?

它被称为毒虫界的吸血鬼!

五一期间,浙江一5岁小男孩晨晨小鸡鸡被小虫咬了一口,晨晨妈妈赶紧把这只虫子拽了出来。没想到,2天后晨晨开始发热,一下就烧到40度以上,全身还出现了红色斑丘疹。发热第二天,晨晨开始呕吐,还出现了腹痛……

后经医生诊断,这只小虫正是恶名远扬的“蜱虫”,而晨晨的这系列症状属于典型的“蜱虫病”,经过一系列的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后,晨晨体温终于恢复正常,康复出院了。

一旦被咬伤切勿生拉硬拽

蜱虫病还有人传人风险

应该如何防范?

近日,江苏省疾控中心

再次发布最新提醒

1

什么是蜱虫病?

蜱虫病,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病原体为新型布尼亚病毒。

蜱虫叮咬的危害并非吸血这么简单,而在于其吸血过程中所传播的疾病。

在自然界中,蜱虫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其携带的病原体可以超过上百种,其中十几种病原体可致人体生病。

每年4-10月是蜱媒疾病的高发期,据统计,目前该病的平均死亡率为7.3%,最高死亡率可达30%。除了人类,动物亦可感染该病毒。

2

蜱虫病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9天,长者可达2周。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多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后期常出现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的表现。病情较重者可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晚期可有皮肤淤斑、吐血、黑便。极少数严重病人还可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病死率可达30%。

3

蜱虫病有人传人风险

蜱虫病主要有

以下两种传播途径

请做好防范

一、通过蜱虫叮咬

在蜱活跃的季节(3-10月)应尽量避免去森林、丘陵地区草地等环境。如有需要,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 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裤腿。蜱虫叮咬一般选择皮肤比较薄弱的部位,如人和动物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处。

2. 裸露的皮肤涂抹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霜)。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附着。

3. 如果同时携带宠物,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并注意切勿徒手捕捉宠物身上的蜱虫或其他寄生虫并进行挤捏,可佩戴手套并使用镊子等工具进行捕捉,并将捕捉到的蜱虫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二、通过人传人

与确诊患者无防护措施的直接接触的确会引起人传人现象,直接接触确诊患者的体液、血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等也会导致相关蜱媒疾病的传播。

即便患者去世后,无防护下近距离接触尸体同样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除了蜱虫叮咬和接触病患血性分泌物可以发生感染外,极个别情况下该病通过气溶胶传播亦存在可能。

因此,医护人员和看护人接触病人时应当采取通用防护措施,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

除了蜱虫

户外游玩时还要注意这些虫子!

向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综合来源:中吴网、健康江苏、都市快报、央视新闻等

责编:严佳

编辑:季亚楠

本信息图文及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