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多地“新春第一会”上,“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宣言犹在耳边。一季度已过,各地力争一季度“开门红”成效如何?
(资料图片)
在佛山,多个领域传来“捷报”: 一季度,佛山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珠三角第一,外贸增速居珠三角第二,招商引资总额更是创历史新高,彰显经济复苏势头。
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经济在逐步恢复,但复苏并不均衡。
我们梳理了包括佛山在内的国内工业十强城市(按照去年工业增加值排名,分别是深圳、上海、苏州、重庆、广州、佛山、宁波、无锡、东莞、泉州)经济数据发现,一季度经济稳步回暖是大势所趋,但工业和投资的回升动能总体高于消费复苏,外贸虽然止跌回升,但形势仍复杂严峻。以佛山为例,其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速领跑工业十强城市,但消费增长不够亮眼,增速未跑赢全国,且商品消费仍然下滑。
从制造业一线情况来看,订单有回暖,但消费仍疲软、出口压力大,是企业的普遍感受。一些处于新能源、自动化设备等潜力赛道,且提早布局全球化的企业反映订单需求旺盛;但很多身处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认为市场增量难寻,对市场回暖程度仍处观望阶段。
“有理由相信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但经济复苏前路不平坦,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变化、调整战略,就一定会被淘汰。”一名佛山企业家坦言。
工业与投资领跑十城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命门。在此前服务业备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正是得益于制造业这一中流砥柱,让中国城市经济彰显韧性。而对于一季度“开门红”来说,首先要“红”的就是工业大盘。
在国内工业十强城市中,佛山的工业开局最为亮眼。
今年一季度,佛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5.46亿元,增长6.3%。这一增速位列珠三角第一,是全国水平的2倍以上。放眼中国工业十强城市,在公布了该数据的六座城市(深圳、广州、宁波、无锡、重庆、佛山)中,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第一。在1-2月,佛山该数据更是领跑工业十强城市(上海、苏州未公布)。
这是一个十分不易的成绩。要知道,在开年以来多数市场供大于求、需求不振的状态下,不少工业强市的工业生产面临下行压力。
比如,由于主导产业汽车制造短期内面临高基数和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收缩压力,广州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8%;与佛山同为珠三角制造业大市的东莞,也由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下滑,导致该数据下滑5.5%、工业承压前行。
相较之下,佛山的主导产业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包括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更为可贵的是,佛山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在年初迎来较快增长态势,在1-2月分别增长9.7%和11.1%。其中,新材料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多个细分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今年省市两会都强调,要突出制造业当家;而“当家”的重点领域,正是一批专注硬核技术的先进制造行业。其要锻造的,是制造业的技术和质量长板。而佛山工业的良好开局,尤其是先进制造的持续成长,无疑为其“制造业当家”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同样能佐证佛山“制造业当家”潜力的还有工业投资。
紧抓工业尤其制造业投资不放手,如今成为很多城市的重点战略。长期来看,这受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势驱动。近两年,“强链补链”的安全保障,更是让其变得迫切。今年以来,工业投资的强劲增长势不可挡。
一季度,国内工业十强城市的工业投资普遍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佛山仍是最为突出的城市。
1-3月,佛山工业投资增长57.3%,高于全部投资54.0个百分点,比去年中国“工业第一城”深圳还高出超23个百分点。在目前已公布数据的七座工业强市中,佛山工业投资增速也是最高的。其中,佛山工业技改增长49.7%,增幅比全市总投资高46.4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58.8%。
一季度,佛山迎来了6个投资超百亿的制造业领域大项目落地,包括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新能源汽车跃阶发展项目,广东宁德邦普一体化新材料产业项目等。
这些项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均属于新型储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这充分体现佛山以制造业有效投资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雄心。
工业投资动能释放的背后,一是企业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要增长空间的积极进取。承安铜业正快马加鞭建智能工厂,进一步迈实从磷铜阳极向环保领域转型升级的步伐。利达印刷包装年初启动增资扩产,以“环保包装+智能制造”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是政府服务能级和效率得跟上。利达印刷包装的新厂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企业负责人表示:“这全靠政府急企业之所急,一路为我们开绿色通道,显示出他们的担当,也让企业坚定了早日投产达效的决心和信心。”
外贸增速跑赢全国
当前,消费复苏已成共识。2023年一季度开局如何,以及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完成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能回升到多高。
和工业与投资相比,佛山开年消费的增长动能则略逊一筹。
一季度,佛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07亿元,增长0.8%,低于全国水平(5.8%)。在工业十强城市中,佛山消费增速也处于下游。
细看数据会发现,佛山消费在3月实现止跌回升。1—2月,佛山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处于同比下跌态势,直到3月,该数据显著反弹,让佛山一季度消费总体实现正增长,尽显消费恢复态势。
深究背后动因,人员流动加快、叠加春节假期,是消费恢复的最大动力。新冠疫情暴发后的第四个春节,人员流动限制取消,加上大部分人群已感染康复,年初被压抑的旅游、餐饮需求井喷。
数据显示,春节假日期间,佛山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78.1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34.45%,掀起旅游“小高峰”。
旅游的火爆同样带动了餐饮。春节期间,佛山不少餐饮店都上演了久违的“排队”盛况。顺德一家餐饮公司负责人表示,有的店最高峰时段线上排队等号过1000号;晚市包间基本订满,大厅散餐预订在80%左右。
此外,房地产回温,让作为泛家居产业大市的佛山的居住类消费活力显现,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35.4%和58.3%。
不过佛山是外来人口大市,春节假期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过节,对佛山消费的大幅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正如全国数据显示,开年消费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较快的都是广西、江西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在电影票房收入上,四、五线城市增长也高于一线城市。
另外,佛山汽车消费呈现“旺季不旺”。1-2月,佛山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1.24%,这也是造成佛山消费增长动力仍有待提高的因素。为提振汽车消费,市区镇各种促消费举措层出不穷,从举办汽车消费节到发放汽车消费券。光是石湾的一场活动就发放了1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
与消费一样止跌回升的还有外贸。
去年,佛山外贸凭借7.7%的增速,位列珠三角第一,迈上开放经济的全新台阶。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开年遭遇阻碍。年初全国外贸遭遇下行压力,佛山进出口总额也在1-2月同比下降14.7%。其中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都呈下降态势。
不过进入3月,外贸开始回升,一季度佛山外贸进出口1925.4亿元,成功挺入全国前十强;外贸增速达6.2%,在珠三角九市中排第二位。其中出口增速更是大幅改善,增长8%,体现出海外需求韧性。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主要受到前期积压订单集中出口的影响。
在国内工业十强城市中,这一成绩可谓亮眼。在这些城市中,只有2座城市外贸增速跑赢了全国(4.8%),佛山正是其中之一,另一座是深圳。6座城市外贸甚至出现负增长,包括广东老牌外贸强市广州、东莞。十城中,和佛山同为普通地级市的苏州降幅最大,进出口总额下滑了15.4%。
尽管佛山外贸止跌回升,但仍存在隐忧,尤其是不少企业对出口高增长的可持续性持谨慎态度。尽管从去年到今年,佛山已组织多批企业家赴海外参展、抢订单,但订单下降、需求不足仍是横在企业面前的实际困难。根据商务部回收的广交会1.5万家企业问卷调查结果,今年的外贸形势严峻复杂。
不过,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仍会给佛山外贸带来利好。加上线下广交会恢复,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动能迅速成长,海运价格大跌带来运输难题缓解、贸易环境优化,佛山外贸的韧性与优势有望进一步突显,释放对经济的牵引效能。
市场预期日趋分化
一季度经济开局到底如何,企业的感受最为直观。身处市场最前沿,大部分佛山企业认为,2023年情况将好于2022年;尤其与去年底相比,今年一季度经济有所回暖,经济边际好转已成共识。
“去年6月份就拿到了今年一季度的订单。上半年估计公司业绩可以增长40%;随着下半年旺季到来,全年业绩应该也能保持40%以上增长。”佛山市凯晟德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照峰说。
不过不同行业、不同体量的企业,对经济回暖程度的感受和预期仍有所不同。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兴起,带动了自动化设备行业在近两年的增长。尤其是疫情对人员流动的限制,进一步让企业看到机器代人的必要性。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工厂,都在掀起一股数字化转型浪潮。不少企业表示,未来自动化设备市场潜力较大。
“去年已经基本拿到了今年全年的订单,现在已经在跑明年的订单。”佛山慧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慧谷”)总经理邓飞舟说。慧谷主打产品是人造石智能生产线,产品占据全球44%的市场份额,是一家隐形冠军企业。
早在去年9月,邓飞舟就奔赴国外见客户、拉订单。在全球数字化浪潮迅猛涌动的形势下,主打海外市场的慧谷在不少国家的销售稳步提升。邓飞舟对今年的增长前景保持乐观,“今年业绩将会很不错。”
同样乐观的还有广东葆德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从事空压机设备制造,数字化解决方案是其主推的服务之一。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初终端客户的产品需求明显回暖,国内订单较去年同比增加30%,国外订单也有小幅增长。
新能源汽车是另一个有增长空间的行业。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到全球销量的61.2%。比亚迪等车厂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也均破历史纪录,并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扩张。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有一定增量。
佛山一家汽车生产设备制造商负责人表示,一季度订单有小幅度增长,下半年增长可能会更多。今年预计行业订单情况都比较好,因为新能源汽车客户群体在扩大,而新能源汽车生产讲究短平快,会释放更多自动化设备采购需求。
相较之下,消费电子市场则面临下滑压力。随着手机市场趋于饱和,行业增长空间并不大,尤其对小微企业来说,生存压力正摆在面前。
佛山一家小型电子设备薄膜企业开年以来订单下滑了40%。这家企业是手机厂上游供应商,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消费力不足,今年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下调了生产量,行业整体形势不佳;不少下游客户都在寻求往新能源方向的转型,“由于经营不佳,我所在的产业园里不少小企业都退租了。”该负责人说。
一些居家消费类制造业企业一季度订单也有所下滑,对整个行业市场处于观望状态。一家佛山水疗设备生产商说,居家消费产品在疫情政策调整后市场需求量减少,企业都在拼价格、去库存;加上全球经济影响、竞争加剧,行业整体下行压力较大。
也有些行业处于洗牌阶段,企业的分化越来越明显,比如陶瓷。“市场整体在回暖,经销渠道恢复较快,少则同比增长20%以上,多则增幅50%。不过房地产行业影响仍在,终端市场在洗牌。聚焦细分品类的小品牌前景较好,采取微利甚至保本策略的二三线品牌则可能被淘汰。”陶瓷企业蒙娜丽莎相关负责人说。
招聘情况也佐证了行业恢复和企业预期的差异。财经媒体《财新》对智联招聘CEO的采访提到,开年以来生活性服务业招聘需求恢复相对较快,新能源、智能制造、医药、新材料等行业表现也相对较好,但消费制造业、传统白领以及年轻大学毕业生求职的行业复苏还比较弱,互联网公司招聘需求也没有明显改善。
■ 聚焦
提振民企信心,各地如何出招?
经济复苏离不开企业,尤其是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的努力。广大企业与中国发展是一个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过程。当下经济增长面临重重挑战,更加需要民营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进一步找到确定性。
为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今年一季度很多城市都将提振民企信心作为战略发力点,出台相关举措与政策条例,从援企稳岗促就业、恢复和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解困与解渴
为企业纾困,是多地提振民企信心的主要发力点。
年初,《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发布,从助企纾困、外贸保稳提质、 产业创新提升等十个方面,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其中提到,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全面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今年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继续按照0.5%收取担保费,鼓励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继续减半收取。
针对就业,上海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招录登记失业三个月以上人员或上海2023届高校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按照每人2000元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佛山则以更大的战略“布局”,来解企业眼前之困。针对国内多个行业全面产能过剩、各地抢订单竞争越发激烈的现状,佛山在3月底启动“有家就有佛山造”产业IP及“320国际幸福日 美好家居节”,通过打造泛家居产业城市IP来推动企业抱团行动、联合作战,实现抢订单的“差异化”。
有些城市从民企最关心的土地和资金入手,提供要素保障,让企业家直呼“解渴”。3月,《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草案)公布,要求市、区有关部门应当合理利用现有存量用地、国有闲置厂房、专业市场等场所,为民营经济组织经营提供场所,并完善基础设施及其配套。中小民营经济组织联合参与工业用地招拍挂的,可以按规定进行宗地分割。
还有些城市对企业创新成果提供更完善的法律保护。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十六条措施》,提出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做实“环境”文章
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长治久安。因此,进一步优化完善营商环境,同样是地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课题。
年初,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提出要把世行新指标体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参照系,在全面分析研判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从自身发展阶段和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自主推进各项改革。
大会强调的举措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建立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服务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等。
会上还发布了《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了4方面27大项195小项任务举措,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
广州则围绕市场的平等准入,进行政策加码。《意见》草案指出,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得对民营经济组织进入法律、行政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设置歧视性条件。
这份政策文件还提到,须慎用强制措施,依法需要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管理人员的涉案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的,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并有效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拖欠款项,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
优化市场准入服务也是无锡的重点举措。根据今年出台的《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无锡将通过鼓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推行行政审批“三零三应”服务模式、推进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承诺制改革等举措,降低市场准入准营门槛、营造良好市场发展环境,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文/图】南方+记者 吴欣宁
【作者】 吴欣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